来源:小楼心理
年过35的人会知道很多道理,比如,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除了…脂肪。
我身边的同龄人,有一半天天吼着要减肥,还有一半,暗戳戳地在减肥(我最近是第一种,有时也是第二种)…
二十多岁的时候,只要想减肥,个把月少吃点零食体重就下去了,30岁以后,每一次减肥都需要认真规划。而且,减下去了也不是一劳永逸,放纵几个月口欲,一切打回原型。
过完这个夏天,我发现自己胖了太多。
我第一次从不到100斤长到120斤大概花了两年多时间——每天一杯星巴克拿铁,每天一两顿外卖,每周两三次聚餐,每天瓜果不断,以及周末给自己煲个靓汤,如此十全大补之下,脂肪才慢慢堆积起来。
但是这一次从100斤长到120斤,我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并没有什么拿铁,外卖和自己做饭交替进行,聚餐极少…
只不过,这个夏天特爱吃瓜,男友也是爱瓜之人,没什么比共同分食几斤碳水更能提高幸福感了。
我想以我健身的底子,那一身腱子肉,怎么可能几口瓜就长胖了…不可能…唉唉,咋回事儿?
这才几个月揪着就一大把了?
我在30岁以后特别容易胖,这两年尤其如此。
《中年的意义》作者说,大约从35岁开始,很多人的体脂率就在悄咪咪增加了,大概平均每天增加1克。
如果你吃得和原来一样,运动和原来一样,你就会慢慢长胖——这就是中年。
进入中年以后,除了脂肪会悄悄增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骨骼肌会减少。
肌肉消耗的热量比脂肪多,如果一个人肌肉足够多,真的可以躺瘦,因为就算是呼吸也要消耗热量,只要你吃的比你消耗的少,就很难胖起来。
可如果肌肉在不断流失,每天消耗的热量自然就少了…
瞧瞧,中年发福多么容易!
中年长胖除了身体因素以外,也和心理因素有关。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外表是一个人吸引异性最直接的手段,中年人比年轻人更可能拥有稳定的亲密关系,和规律的性生活。
如果一个人已经有了稳定的亲密关系,他/她很可能就会开始长胖,因为他/她已经不再需要用体型去吸引异性了。
过去我对这个理论是存疑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才去减肥,但细细想来,恋爱后确实没那么大动力减肥了。
作为健身教练,男友小黑每次听到我嚷嚷要减肥,就会安慰我说:没多重,我能拉起来两三百斤的,放心长吧能抱得动…(这也算可以长胖的理由?)
然后给出一个极具安抚性的解释:你就是肌肉多,脂肪恰到好处。(个头啊!)
听上去,脂肪堆积、肌肉量下降、情感稳定似乎已经足够解释中年人为何长胖了,但,这就是全部了?
No,No,No!
最关键的还没来~
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减肥最大的敌人——皮质醇。皮质醇属于糖皮质激素,有些人吃激素类的药会变胖,就是指的糖皮质激素。
原来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喝水都会胖。
我当时想,她是没学好化学还是没学好物理,水,氢二氧(H2O),脂肪还有碳,你是混着煤渣一起喝下去的吗?
能量守恒晓得不?你喝下去的水都核裂变了吗?
然而,自从我开始了解了皮质醇以后,我对她深感歉意,是在下孤陋寡闻,唐突了。
皮质醇是我们身体里的一种激素,当我们感到压力增加时,身体内皮质醇就会加速分泌,所以它又被称为“压力激素”。
但是,如果一个人皮质醇总是处于高水平,会引发很多负面后果——情绪上常见的是抑郁症、焦虑、失眠;身体上的反应就是长胖,“压力胖”可能也是皮质醇过高导致,而皮质醇增高又会诱发一个人更想吃东西。
皮质醇水平增高会使内脏脂肪细胞分化,细胞数量增加,导致向心性肥胖(苹果型身材)。
除了以上这些影响,皮质醇过高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降低骨骼形成,甚至引发骨质疏松。
如果一个人压力过大,或者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皮质醇分泌就会居高不下。
原来我总觉得一个人没办法减肥,是因为不够自律,但对身体了解越多越发现——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
其实,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在爬坡阶段,有人身上背着房贷车贷,而岁月的痕迹已经越来越明显——白头发出来了,皱纹越来越明显了,黑眼圈好重…如果家庭还不和谐,那每天都浸泡在压力中,我想不止我,很多人的皮质醇可能都偏高。
所以中年长胖,不是天经地义么?!
我本来准备4个月减掉20斤,小黑听后比较反对,他说不要给自己规定时间,坚持运动和适当的饮食,就会慢慢减下去,而且这种减肥维持的效果久,也不伤害身体。
小黑还不断向我灌输一个概念:减肥是为了健康,其次才是美,如果要牺牲健康瘦下去,那干脆别减,至少还能快乐点。
饮食方面,他也帮我做了些调整(不好吃,真的不好吃),而且开始大量减少水果,降低糖分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