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颠覆你三观的幸福调查!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编者按:
所有人都向往幸福,但何为幸福?相信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今天的文章是一场关于“幸福”的 TED 演讲,演讲者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
这门课探讨的不是 “你幸福吗?”,而是 “什么会使我们幸福呢?”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不一样的思考。

作者|大象

来源|印象笔记
ID|yxbj100
年初,清华大学专门开了一门「摸鱼课」。

图片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摸鱼学导论》这门课程?” 在知乎上被浏览 700w+ 次。
开课教师 @顾介涟 说,自己其实是一名清华的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创建了这门课程。
本来是半开玩笑的一次尝试,没想到课程规模从十几个人的小群迅速扩大到了上千人选的大课,并 “被互联网的风口” 选中 。
在分享自己的开课体验时,顾老师表示:
“很多人和我说他们被这个玩笑逗乐了。
我想,能给大家带来哪怕一刻的放松,我们的课程就是有意义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6万人点赞的「摸鱼课」
“摸鱼” 源于成语 “浑水摸鱼” ,成语本意是趁混乱的时候牟取利益,现代的 “摸鱼” 则是指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在 “996” “内卷” 的暗流下,摸鱼是当代年轻人的变相抵抗。
这种抵抗可以从流行词的变化中窥见一斑,太 “丧” 了就 “佛一佛” ,“996” 就 “摸一摸” 。
面对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的环境,这一届打工人率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在渔网之下,有一颗 “我的时间还能拯救一下” 的心。
说回这堂 “摸鱼课” ,虽然以 “摸鱼” 命名,内容却一点不含糊。
课件的内容参考了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TED演讲《谈论积极心理学》,很值得一看。
图片80万人在看的 “幸福学”
“摸鱼课” 开设的本意是缓解学生 “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 ,得到摸鱼小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同学们的幸福感。
它的爆火让人想起了同样曾火爆一时的 “哈佛幸福公开课” (文中简称 “幸福课” )。
“幸福课” 的本名就是「积极心理学」,它由Tal教授开设,热门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在哈佛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导论。
图片

图片

▲“幸福课”在油管上观看量超过了80万次

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
有别于认为人受奖惩驱动的行为主义和通过潜意识分析的精神分析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本质是自尊和自由,我们需要研究幸福感、乐观主义、善良、美德、爱、两性关系等积极的课题。
 “幸福不是0或1的二进制” 
提到幸福,很多人会马上想到那个经典的问题:你幸福吗?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在管理决策中,最大的错误是没有问正确的问题。
不论是管理组织还是管理生活,最大的错误都是没有问正确的问题。
对于某些问题,知道决定性的答案很重要,但是积极心理学提供的不是关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的答案,而是关于辨识正确的问题。
在对成功因素的研究中,管理学教授 John Cater 发现那些在收入、影响力或者说总体生活质量较高的人身上能找到两个共同点。
一是 “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一部分人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既有目的,又有动力。
二是他们 “一直在问问题” ,不管对方是老板、员工,还是伴侣、朋友、父母、孩子。
他们一直在用好奇、开放的心态了解世界。
图片
所以当Tal面对 “你幸福吗?” 这个问题时,他也没有回答。
我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幸福呢?是和别人比较吗?还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之后就幸福了呢?
幸福不是二进制的非此即彼,不是0或1 ,幸福是存在于一个连续中的统一体。
这门课探讨的不是 “你幸福吗?”,而是 “什么会使我们更加幸福呢?”
 “同一种信息,不同的解读” 
在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之后,Tal 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关注信息本身是不够的。
在一场比赛中,你的目标是进入前三,但是只获得了第八名。
你会如何解读这个信息?是 “太失败了” 感到垂头丧气?还是 “我需要更加努力地训练” 从中获得动力?
在同一则客观信息(“目标前三,获得第八”)面前,有截然不同的解读,一个认为没有达到目标而失去动力,一个则能从失败的体验中总结经验。
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无法决定什么,但如何解读事件对一个人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这在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如今对更多信息触手可及,却没有感到更加幸福。
重要的不仅仅是获得了什么信息,而是如何解读,这是由承载信息的容器——我们的思想决定的。
图片
快乐并非是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正在经历的抑郁或焦虑并不意味着同时就变得快乐。
但是倘若拥有积极心态,我们将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苦。
在一次课堂实验上,Tal 请学生们在 30s 内数出屏幕上的几何图形个数,但是当他再问起其他问题。
比如 “最左边的几何图形是什么颜色” “汽车上有几个小孩” 等很简单的问题时,却很少有人能答出来。
图片
当我们关注某个特定的问题时,我们会忽略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特定的问题会限制我们的眼光,制造一个 “只有几何图形” 的现实。
如果我们只是问 “什么出了差错” ,那么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这件事,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出了的差错、身上的缺点。
如果不问积极的问题,好的东西、我们的长处、美德就不存在,就如同刚刚实验中被忽略的汽车。
问题缔造现实,我们所问的问题通常决定了我们追求的东西、我们会走的路、我们会过的生活。
和 “心灵鸡汤” 不同的是,积极心理者会行动,会承担责任,经历痛苦之后会到处走走。
行动会增强我们的自信,结果是带来更多希望和乐观,变成自我应验的预言。
作为积极主动者,并不意味着不给自己时间、空间去感受痛苦和摆脱这种情感。
我们一定会摆脱它,但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去行动,可能是在现在,也可能是一两天后。
就像 “摸鱼” 不是现实困境的最优解,积极心理学也不是保持快乐的万能药。
但是在提升幸福感的路上,抱有期待和积极行动确实能让生活有所不同。
幸福是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通过行动提升的能力。
愿一些积极改变,能在你身上发生。 END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两性心理心理文章

她花了6年时间斗小三,为了老公剖腹产子,结果却是这?!

2021-11-30 21:06:07

心理文章自我认知

持续的否定,阻断了来访者的感受

2021-12-3 13:37: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