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平凡才是最好的flag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2022年。

今天,时间重新卷动链条、让我们卸下疲惫,我们又将开始12个月的奔跑。

新年伊始,又是很多人立下flag、立志用新的面貌去过2022的时候了。

虽然到了年末,我们又会不可避免地发现,很多年初定下的心愿和目标都未能实现,但不变的是我们周而复始想要将自己拉往一个更高位置的决心。

也许让我们产生持续动力的,是很多人内心深处不甘于平凡的愿望。

接受平凡,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吗?

  • 为什么有不少成年人被贩卖焦虑、打卡度日?
  •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父母,怎么也接受不了孩子成绩不好?
  •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不能面对失败和压力而抑郁?

他们内心似乎都在呐喊:

  • 我希望立于聚光灯下。
  • 我渴望站在舞台中央。
  • 我想要成为独唱演员。

这些也许是每个人心底的愿望。可事与愿违的是,大部分人最终都是平凡而不起眼的。

然而,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困难吗?

图片

为什么不甘于平凡?

接受自己的平凡,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或许是因为,全能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就像《悟空传》里所写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就像婴儿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一样:一饿就有乳房,一冷就有怀抱,只要一哭,所有的需求就都得到满足了。婴儿与外部世界处于未分化状态,所以以为自己是全能的。

但是,如果婴儿的需求严重得不到满足,他就无法获得一种整体掌控感,也就一直卡在了全能自恋的幻想中。

全能自恋的人会一直停留在对成就的期待和想象中,却疲于行动,懒散拖延。

直到慢慢步到中年之后,才会出现强烈的自恋幻灭和自我冲突。

因为在这个时期,前面人生阶段的积累能够得到检验了,没有努力过的人生,可能性越来越少,简直是“日落西山,英雄迟暮”。

其次,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是想要和理想化的自己产生连接,防御自体虚弱的部分。

我有一个朋友,多年来一直受抑郁症困扰。

而抑郁症会剥夺一个人的活力,使人躺平。

但是,她和很多有相同困扰的人不同。她总是在一次次被抑郁击败的痛苦中,渴望挣扎着站起来,走向她心目中的另一种优秀、光鲜、全然不同的生活。

可是,萦绕在她内心的执念,无不是在告诉自己:我不好,我不喜欢自己,我没有价值。但是,如果我能成理想中的样子,一切就好了。

在很多不能接受自己、总觉得通向另一种生活才会圆满的人身上,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个虚弱的自体。

而对未来生活的仰望,只是要防御觉得自己很糟糕的感受。

另外,阿德勒说过,自卑感从婴儿期开始就存在。这样的自卑感,造成了人际关系中的攀比。

  •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门门考第一,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出息的……”
  • “你看看人家老王,业余时间把CPA都考出来了,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
  • “为啥我自己各方面都满好的,生出个孩子就这么平庸,太失败了……”
  • ……

人生来有自卑感,所以导致人际关系中充满了攀比,而学习不好、事业平平、毫不起眼的平凡人,注定要在攀比中落败。

难怪《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也说到:人所有的烦恼都是来源于人际关系。

图片

不甘平凡,适得其反

不甘平凡的背后,人们在不遗余力地追求优秀。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孩子生来就该是人中龙凤,于是,家长盲目追求优秀,制造了大量无法耐受挫折的孩子。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课业时,会表现出这样的心态:

  • 你怎么做不重要,看到成果才重要;
  • 你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老师的评价才重要;
  • 你不可以浪费时间在小心思上,你需要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这些压力使很多孩子不断忽略和压抑自己的负面感受,努力去迎合家长的期待。

可是,一旦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成果,他们往往会痛苦、惶惑、绝望。

我们的周围有大量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或许在他人眼里,他们很优秀,但实际上非常脆弱,一遭遇挫折就立刻跨掉了。

此外,对成年人而言,不接纳平凡会产生大量情绪内耗。

身边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混得好惨,学历低,眼界窄,收入勉强能谋生,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自责焦虑。

这样的焦虑,让人躺在床上都会胡思乱想,杂乱的思绪也像一枚枚子弹一样呼啸而过。

可是,谁又能在不断自我拷问和自我否定中产生动力、勇攀高峰呢?

不停攻击自己的结果是,能量都用来内耗了,让人更加丧失前进的动力,于是大脑一直处于空转状态,也就更加胡思乱想。

此外,不甘平凡,让我们离当下此刻和真实自我越来越远。

有位姑娘觉得自己相貌平平,工作能力有限,闲来只会看看书,异性对自己也不感兴趣,她觉得很自卑。

她说,真不知道活着有啥意思。

可是,一个人能够有份正当职业、自由享受生命、有些不错的兴趣爱好,本来就是美好的。

如果能够用心活在此刻、并悦纳自己,一定会收获更有趣精彩的人生。

图片
希望你幸福,更胜于优秀

但有人说,接纳平凡太难了,为了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为了更好的自己拼一把,难道不应该吗?

可是,真正的成长,靠的是“内驱力”,而不是“外驱力”。

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说过:惟有当一个人感受到爱的时候,他才会努力超越自己的习性,去做发自内心的、有持久性的改变。

一个人只有感受到爱之后发自内心接纳自己,他才会有源源不断自我改变的力量。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内驱力的源泉应该是爱、支持和理解。

其次,只有爱才会使一个人真正变好,而不是优秀。

很多人追求优秀,渴望高光时刻、站在聚光灯下,也许是因为有强烈的被看见的愿望。

也许他们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

  • 只有我变得优秀,妈妈才会爱我。
  • 只要我有不平凡的人生,我就能赢得认可了。

我们渴望变得更好,本质上渴望的是更好的关系连接,渴望在一段关系中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

可是,生活中有大量成功的孤家寡人,最后只剩下疲惫的身体和残破的心灵。这样的成功和优秀可能并没有意义。

但与之相反的是,有大量平凡的人有人爱,享受着天伦之乐和温暖的人间烟火。

我们无法借由优秀而变得有价值,因为真正的价值一定是在关系中实现的。

只有被爱,我们才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此外,接纳平凡,才可以产生真正的前进动力。

接纳自己和孩子都是普通人,也就意味着:

  • 不去追逐事业成功,但可以去建立有意义的爱的连接。
  • 对一个资质普通的孩子,去欣赏他的独特和努力。
  • 倾听、理解、安慰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帮助他找到自己潜力和意义。

当我们感受到被接纳时,我们就可以抛开追逐优秀的压力,进而开始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 什么是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生活?
  • 什么能带给自己快乐和意义?
  • 什么是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也许到这时候,每个人才真正走向通往自己内心的道路,也就获得了真正的动力去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个人最终走向有价值的自己,是经由平凡之路到达的。

还有,健全的自卑感,不是和他人比较,而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 即使我再努力,也不可能是最好的。
  • 即便我不努力,也不会是最差的。

一个的自我坐标,并不是在人群中通过比较而获得的。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独特的位置,我们只需要循着自己的轨迹努力向前移动。

活在竞争中的人,世界会成为敌人遍布的危险场所。可是,如果只和过去的自己对比,世界就成了一座寂静安详、风景环绕的美丽山峰。

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

  • 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 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在于他能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接受平凡,是我们能做的最不平凡的事。

2022年,让我们一起接受平凡。

2022年,让每一个人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

作者:南小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终身成长者,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心的人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亲子心理心理文章

“我是一个人长大的”:有一种家庭氛围,正在制造“心理孤儿”

2021-12-31 19:59:36

亲子心理心理文章

家人间的相互甩锅,是原生家庭悲剧开始的导火索

2022-1-2 19:56: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